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所在位置:首頁 >> 資料下載區

資料下載區

:::
(專題)教育部永續校園系列報導之十四-楊心永續校園教學札記(2005-6-13)

 我們把課程變豐富了-楊心永續校園教學札記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141

圖/文---陳俊良(桃園縣楊心國小教務主任)

  

  1987年聯合國布倫特蘭委員會提出永續發展的觀念,以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又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藉此維護代間正義。楊心國小此次申請「永續校園改造計畫」是希望能將傳統校園封閉式的環境,改造成符合永續、生態、健康、節能、環保、安全的人性化教育環境。

 

*響應綠色學校理念   全校動起來

  去年在一次教務主任會議中,認識了「台灣綠色學校」這個網站(https://www.greenschool.org.tw/),它是一個綠校園教學相關資訊分享平台,在回校後便積極鼓勵老師們,將他們平常就已經在做的環境相關課程及教學心得上傳到「台灣綠色學校」,於是我們全校動起來,上網來種樹,由一片葉子、一根枝幹到一棵樹地分享我們的教學經驗。

 

*校園的改造與校本課程的結合

  楊心國小本次申請多層次植栽、教學農園以及生態池三項改造計畫,學校期望經由校園的改造,使得原本黃沙滾滾的校園,呈現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認識各種植物和水生動物,規劃學習新空間,豐富孩子們的學習內容並學習和大自然和平共處。

◎生態景觀教學池

◎木質教學觀察平台

 

【配合改造計畫進行的相關課程】

  一、多層次植栽:在進行校園植栽前,我們先請自然領域教師們彙整各年級自然領域教材所有植物種類,接著進行全校植物戶口普查(共有132種),最後再與建築師、老師們進行規劃;我們將全校植物區分六大區域,便於分年級讓學生有系統進行校園植物主題課程學習。

  

  以下是這學年我們以「樹」為統整概念,來設計學習的主題,期望讓學習的場域從教室延伸到校園,並擴展到社區。

認識各種蔬果,並選擇一、兩種來栽種,觀察紀錄成長的過程,收成後辦理蔬果大餐。

 

 

上學期﹙秋冬﹚

下學期﹙春夏﹚

一年級

·認識校園巡禮

認識校園的設施、位置分布、人物、景觀等,並彩繪校園地圖及景觀寫生。

·樹木繪本教學

希望透過言簡意賅的文字與精緻生動的圖畫所結合成情節動人的故事,開啟人與樹的親密關係,引導孩子對於生活週遭這些樹的覺知和敏感度。

二年級

·永遠的愛

延續一年級時對校園植物粗淺的認知後,更深入一步的讓孩子們去觸摸、觀察、紀錄,描述出各種植物的特徵及習性,增加先前對植物的認知,並加深加廣的去了解校園植物,愛惜校園植物,和它們成為好朋友。

·自然素材美勞DIY

藉由校園植物及新環境環境介紹,讓兒童去尋找校園植物寶貝,並動手做本植物小書及以花草樹木為素材的美勞DIY

三年級

·班級園圃(依自然領域課程及時令植栽)

·認識樹朋友

經由觀察,認識植物的莖、葉特徵;同時進一步認識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並以水墨創作呈現個人對樹的感受。

四年級

·校樹的身份證

藉由植物名牌的製作,與植物做親近的朋友,能瞭解不同植物的名稱、特性。

·生態池---水中生物

以濕地生態為學習的主題,作深入的學習,透過認識水生動植物、栽種水生植物等活動來學習

五年級

·秀才窩溪流域變化觀察

實地觀察,引導學生觀察河畔的水芋頭生長變化及位置的改變,進而瞭解「水芋頭位置」與「河道變化」的關係。

·秀才窩溪流域變化觀察

實地觀察,引導學生觀察河畔的水芋頭生長變化及位置的改變,進而瞭解「水芋頭位置」與「河道變化」的關係。

六年級

·生態景觀教學池----走訪生態池

實地認識校園中及校園外的溼地,並認識其植物特色,引發學生的動機,進而認識其他溼地的植物。

·生態景觀教學池----生態保育停看聽

學生規劃導覽自己校內的溼地植物的景觀及植物特色,作動態的導覽,學會規劃發表導覽的步驟,讓學生學習規劃活動企劃的能力。

 

二、教學農園:以營造「班級特色園圃」為主,並配合一、三年級自然領域植物栽種及觀察課程實施。教學農園是一種體驗學習、勞動學習及感動的學習,結合兒童尿液施肥,提倡有機生態農園。讓學生學習有關園藝規劃、植栽方式、作物種植等的技能並營造校園植物多樣性。

 

※老師的教學感想:

  在這一次的種植活動中,學生們都能合力完成播種,在活動後的分享討論時間,學生們建議小組應採分工的方式,效率會比其他組高,種植的過程中也會沒有爭執,除此之外還有多項建議。各組在彼此分享經驗中,學習他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缺點,最後學生能了解到種植的快樂,也能將種植當作一種休閒活動。看到學生辛勤的撥種過程,及播種完成後滿足愉快的笑容,我相信他們不僅學到了如何播種,尊重生命的概念更已在他們心中萌芽。

◎師生測量水芋頭距河道的生長位置

◎盆栽挖土、播種、成長

 

三、生態景觀教學池:生態景觀池的營造過程可以結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水生家族」、「生物棲息地」「校園植物認識」等課程,讓師生參與生態景觀池的規劃設計和營造。另外我們將生態景觀教學池與「樹的原住民」原有植物教學觀賞區,連結成一完整共生動植物觀察學習步道。我們在生態池的旁邊種植了一些親水性植物,如野薑花、鳥巢蕨、銅錢草、腎蕨等,還營造了一些浮水性植物。目前池裡已發現水黽、晚上並有蟾蜍在叫,附近居民放養一些蝌蚪、青蛙,生態池的居民正在增加中。

  

  四、河堤生態區:楊心國小校前有秀才窩溪流過,,河岸旁具豐富自然界動植物景觀;春秋之際鷺鷥成群,河川內魚群悠游,河堤邊水丁香、水蠟燭等珍貴水生植物滋長,為配合各項動植物生態觀察學習,我們在河床上設置一木質生態觀察平台。這學期我們藉由水芋頭的生長位置來觀察秀才窩溪流域寬度的變化。

 

*一切行政為教學    所有措施為學生 

  這次的校園改造計畫,是希望在校園中塑造多樣的學習空間,透過一些教學活動,結合課程來進行永續發展的觀念教學,使校本課程得以更落實於孩子學校生活中,並且再一次匯集親師生及社區共同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