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所在位置:首頁 >> 資料下載區

資料下載區

:::
(本站公告)永續校園審查未通過常見意見(97.04.15)

一、整合案:

1.  本整合計畫對於永續校園營造缺少整體的概念,對於各校施作項目及教案間之互補功能未清楚說明,整體整合功能不佳。

2.  本整合計畫相關設施規劃也不符合永續經營的意義,反而有些不符合生態永續之作法。

3.  本整合計畫永續教育內容規劃不明確,整體而言缺少永續校園的主題與目標。

4.  本案整體規劃多停留於構思階段,對於施作項目缺少具體可行的方案規劃設計,不易評估其成效。

5.  本整合計畫雖然具有不錯的整體規劃,但是在施作項目缺乏永續經營的理念。

6.  本案中部分學校規劃施作項目重疊性高,無法反應功能互補及教學支援之整合意義,沒有整合的效益。

7.  本整合計畫缺少整體整合的概念展現,部分施作項目缺少永續經營的觀念。

8.  本整合計畫規劃設計圖說不明確,不易展現其理念。

9.  本整合計畫對於材料使用以及經費編列不夠明確,因此可行性不高。

10. 整體計劃具有互補功能,然性質太過於接近,廣泛程度不足,降低整合案之整體價值。

11. 整體互補功能可行,但具體做法與整體整合概念仍需加強,真正落實成果的可能性不高。

12. 整個整合團隊施作項目相似度很高,進而降低整體效益的展現。

13. 本案部分施作項目估價不合理,缺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永續規劃觀念。

14.  各校整合雖有其地理、自然之地域性條件,但申請項目與整合目的相關性不高,無法發揮整合案之功能。

15.  整合主題雖有創意,但施作項目與永續觀念間有差距,缺乏永續校園之基本元素。

16.  各校施作項目間缺乏互補功能,整合實質意義不大,去年即有此現象,今年度仍未改善。

17.  以當地特色環境整合有其地理條件,但為提出具永續議題之整合作法。

18.  本案申請項目與永續議題無關聯。

19.  本整合計畫缺少明確圖說,作為其經費估算之依據。

20.  本整合計畫中各校之間之經費與資源分配缺少互補的規劃與想法。

 

二、計畫整體內容:

1.整體計畫缺乏完整性及明確之預期效益。

2.計畫撰寫過於簡略,難以推斷可行性。

3.施作項目及內容不明確,不易評估施作費用。

4.缺少執行效益之評估。

5施作項目水泥硬體比例過高。

6.計畫書內容有前後,不同節次不一致之情形。

7.規劃施作內容過於偏重硬體工程,缺少永續經營之效益。

8.對於永續校園計畫推動之理念瞭解不清。

 

三、經費編列:

1.缺乏經濟效益,且後續硬體維護缺少穩定經濟的來源

2.部分計畫項目預算編列過高〈如透水舖面面積過大、全面更換照明等〉

3.透水性鋪面金額比例過高。

4.經費編列粗糙(如各校施作項目不同,但最終經費相同。)

5.經費估算過於粗略,單項亦不合理,如廠商費率等都估算過高。

6.補助案依教育部規定不得編列行政管理費。

7.經費估算缺少具體明確之施作圖說為依據。

8.整合團隊內各校之間經費與資源分配缺少整合的效益。

 

四、不予補助項目:

1.生態水池非本年度補助之項目。

2.自然淨化水循環項下申請補助增建生態池部分,不屬本年度補助範圍。

3.室內改善採全部更換照明不予補助。

 

五、配合教學:

1.整體計劃項目多以改善為主,流於環境整理,缺少永續校園的教育功能。

2.環境教育及社區方面內容說明不清,規劃不足。

3.雖有教案,但為過去之教案,與改善項目不符合。

4.環境教育內容規劃甚少。

5.物種觀察為生命教育,與永續發展主題相關性不高。

6.過去曾獲永續校園補助,但執行成效並未落實於學校課程與教學中,且今年度並未提出具體改善之想法。

7.校內師生參與的深度與廣度不足。

8.與周邊社區互動的規劃不夠。

 

六、資源流與能源流循環主題--雨水、再生水利用:

1.僅以屋頂雨水收集量之品質與量可能不足。

2.對空中花園的澆灌供給可能有問題,且具結構安全之疑慮(土壤層吸水重)。

3.屋頂雨水收集系統可能具結構安全之疑。

4.雨水回收再利用的規劃,缺少利用重力給水的概念。

5.雨水回收系統缺少清洗的設施。

6.缺少雨水或再生水再利用的對象與規劃。

7.規劃之再利用之對象位置與集水設施之間過遠,尚須浪費能源。

8.缺少水資源再利用整體永續的規劃。

9.施作雨水再生利用時,應提供降雨量、降雨季節分佈等資訊,並配合雨水儲留設施之施作計畫,以評估其效益。

 

 

七、資源流與能源流循環主題--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

1.自然淨化水循環及再生能源利用,缺實際及經濟效益,不予補助。

2.自然淨化水循環之維護及管理不易,建議暫緩補助。

3.自然淨化水循環項需再重新挖掘人工濕地,非本年度補助項目,應請檢討或修正。

4.將綠地改為自然淨化水系統似不宜。

5.濕地水源不明確,以及水質水量需明確說明,污染性高的部分需注意淨化功能及衛生要求,難以評估其可行性。

6.自然淨化水循環系統缺少水質淨化之功能估算與設計。

7.自然淨化水循環與校內自然環境之整體規劃不足。

8.缺少利用原有水體,以最少工程量達到水質淨化功能之構想。

 

 

八、資源流與能源流循環主題--再生能源應用:

1.本案所規劃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未具示範意義,不予補助。

2.所提之太陽光電系統的設計可能不足以規劃之抽水量。

3.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之用途未明述,且設置規模過於龐大。

4.太陽能光電板設置地點不明確,難以判斷其適當性。

5.系統發電量可勉強供應路燈,但做在水泵效益頗低,建議直接由風力轉換到水泵,不必轉換到電能,減少能源轉換的損失。

6.本整合案缺少詳細評估設置風力與太陽能發電裝置之位置、規模與用途之圖說,以利評估教學示範之效益。

7.施作項目包含太陽能發電時,應針對太陽能之效益進行評估,並提供日照、降雨等氣象基本資料,以評估其效益。

 

九、資源流與能源流循環主題--節約能源設計措施:

1.裝置遮陽板做節能,缺少規劃設計說明,無法判斷其理念之可行性。

2.缺少申請遮陽板與採光不足描述之相關性之詳細說明,燈具配置應配合自然採光。

3.遮陽節能可能增加燈具之耗能,兩者之間應具體推估實質之效益。

4.一般燈具改善應配合校園設備汰換計畫進行,非有必要不應於其使用狀態仍良好看用時予以更換。申請將一般燈具汰換為省電燈具應有完整之說明(包括燈具更換費用及節能評估)。

 

 

十、基地永續對應主題--透水性鋪面:

1.大面積設置透水鋪面之目的並不符合永續校園之精神。

2.透水鋪面並非為防止滑倒而設置。

3.永續校園主要以永續環境改造並具教育實質意義,並非單純以美化作出發點,建議多思考功用為佳,且透水磚(連鎖磚)並非適當且唯一的作法。

4.將水泥硬鋪面改為透水磚之作法,打除混凝土鋪面後,不必全面回鋪硬鋪面,應配合校園整體規劃儘量增加綠化植栽的面積。

5.透水磚(連鎖磚)鋪面並非唯一之透水鋪面的作法。

6.缺少透水磚(連鎖磚)鋪面具體需求之說明與規劃。

7.透水磚(連鎖磚)鋪面應配合校內縮短車輛動線規劃,具體減少其設置面積。

8.校園硬式與軟式透水性舖面配置比例不當,極度壓縮影響校園自然透水地表面積。

9.一般草皮、土壤均為透水舖面。申請透水舖面項目時應提供永續校園整體規劃內容,說明各項施作項目(申請中及未來欲申請)間之關聯,避免為更換舖面而申請透水舖面。

 

十一、生態循環主題--親和性圍籬:

1.   親和性圍籬應以多層次生態綠化方式進行,勿另再興建過多硬體設施。

2.   親和性圍籬應儘量以自然生態的景觀為主要規劃依據,對於原物料(如木材、金屬等)的使用應最少化。

3.   親合性圍籬植材選用與附屬設施配置關係不當,成效有限,會造成日後校園景觀維護管理的問題與人力經費負擔。

 

 

十二、生態循環主題--多層次生態綠化:

1.因為人工地盤上實施多層次生態綠化需要特殊綠化技術,計畫提案施作項目與方式,無法確保多層次生態綠化實施成效。

2.提案中的多層次生態綠化多數為庭園景觀植栽綠美化的硬體工程,對校園生態景觀改善成效有限。

3.窗台、露台或屋頂之「綠美化」需要特殊綠化技術與適生植栽種類,計畫提案施作內容項目與做法無法確保窗台、露台或屋頂多層次生態綠化實施成效。

4.空中花園之「多層次綠化」施作內容較類似景觀庭園施作,但不具有生態復育之功能。

5.多層次生態需要一定的空間深度,本計畫所提之施作位置不具多層次生態的條件。

6.多層次生態規劃位置為師生頻繁之動線或活動空間,影響自然生態營造,且可能產生自然生物與師生間不必要的傷害。

7.多層次綠化植材選用不當,多數均屬非鄉土原生樹種,無法有效充實校園綠色資源質量。

 

十三、健康建築主題--採用健康建材與自然素材:

1.木製設施(木平台、木座椅、木棧道)的必要性不高,且永續性不高。

2.中庭材料說明不清楚,因此無法評斷施做成果與是否符合永續校園的目標。

3.高架闊楊區,應注意結構安全,且必須申請相關建照通過後,方能施作。

4.室外木質設施使用壽命不長,後續維護不易,且木材為自然資源,不應任意取用。

5.將要腐爛之木質設施,可能造成校園師生傷害的原因,應仔細檢視與維護,因此在設計規劃時需審慎考量。

 

《文件下載》

永續校園審查未通過常見意見.o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