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所在位置:首頁 >> 資料下載區

資料下載區

:::
(專題)教育部永續校園系列報導之十三-深坑經驗(2005-06-08)

永續校園與在地文化的交融~深坑經驗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140

圖/文---林建棕(台北縣深坑國小校長)

 

※前奏曲─攜手共築永續夢想

  剛度過106歲生日的深坑國小,歷經三年參與教育部永續校園局部改造工程,已吸引三千人次的教育工作者、包括來自15個國家的外國訪客,前來一探百年老校如何脫胎換骨,轉型為健康、生態、創新、友善的永續校園。

  「深坑經驗」在國內兩百餘所永續校園案例中,能引起廣泛注目,應該是跟深坑國小是一所百年歷史、師生規模2000人的中大型學校有關。如果這一部老舊的大型機器,都有機會蛻變為具創新、永續風貌的教育搖籃,「深坑經驗」才有被推廣的價值。

  深坑國小經營永續校園能夠水到渠成,關鍵在由行政、教師、家長緊密合作的深坑教育團隊,我們共同體認到,教育部永續校園改造計畫,是讓深坑教育迎向下一個百年的契機,但教育部的經費不會平白給的,而是我們主動提計畫,共謀解決在地的教育問題,積極營造一個融合在地人文、生態及產業特色的永續校園。

 

※敘事曲水與綠活化校園新生機

  本校於91年度起連續三年提出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雖是「局部」,但以「校園總體規劃」為藍圖。我們希望打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夢土,用它來種植台灣教育的希望、夢想與自信,校園空間除了為教學生活服務,也是社區的「生命之肺」─提供社區居民一個健康、生態、多功能的運動及活動場域。

  91年度提出「雨水再利用」與「溼地生態園營造」,蒐集屋頂雨水(約700平方公尺),經由管線再引入貯水槽(約12噸);所蒐集的雨水做為供應新闢建的生態濕地。不但為校園環境創造出最大的一片溼地景觀,供給眾多溼地動、植物良好的棲地,更提供師生與社區民眾進行自然觀察、體驗、教學及休憩的絕佳場所。

  「永續校園示範學校計畫」,包括生態綠廊營造、透水鋪面改善、雨水與太陽能利用、教室音光環境改善。在校園東側規劃趨近北台灣森林、天然野溪、埤塘、濕地多樣性環境的生態綠廊,遷移球場並建造人工溪流(上、中、下游全長約146公尺)串接原有生態濕地與末端的景美溪,提供社區生物進出校園的綠色廊道;蒐集相鄰教室屋頂雨水(約1600平方公尺)以及廚房洗蔬果用水,經由管線匯集給生態溪流(約28噸);在對於噪音干擾嚴重的教室與地下室,在走廊以及室內牆面裝設吸音板,有效改善學生上課環境(約30間教室);設置遮陽導光板,改善圖書室閱讀環境;裝設太陽能時鐘以及太陽能光電應用設施,提供再生能源教學使用。

 

92年度「校園環境活化再利用」改造方案,則對使用率偏低或未能彰顯其應有功能的閒置空間,權衡校園總體環境及師生需要,朝健康、安全、優美、生態兼具的完整機能性校園。改造項目包括三大部分:(一)、透水鋪面與教學空間創造;(二)、地表土壤改良;(三)、落葉堆肥;三項設施相互結合、相互應用,以活化教學空間。不僅提供良好的硬體教學環境,重要的是,教學團隊依據校園環境的教學條件,發展出學校本位課程,並且讓環境教育融入各領域教學。

  93年度,發展「106水與綠永續校園整合計畫」,將五校環境特色──福隆國小的野菜、石碇高中的茶業文化,平溪國小的創意花草植物染,加上深坑國中、小之間的生態綠籬,串起一條各具特色卻又緊密相連的「植物鏈」,這條「植物鏈」沿著106縣道,編織出五校之間「自然生態」、「產業文化」、「永續經營」的共同目標。透過精心設計的教案和豐富的教學內容,融合各校的特色,分享彼此的經驗,期望讓「106策略聯盟」成為「永續校園」的示範基地,同時結合社區行政及民間的資源,期望經由五校整合案的操作過程,促進社區文化及產業的永續發展。

 

※協奏曲工程與課程的相遇

  永續校園除了空間的改造,真正核心價值是藉由優雅而健康的環境,進行深層而實質的心靈改造。硬體空間需要搭配軟體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我們稱它為「新雙『程』記」,讓「工程」與「課程」持續發生關係,是永續校園改造重點。

  在學校本位課程方面,結合學校環境教育特色與永續校園精神,發展出「水水校園」、「綠廊之美」、「植物大不同」、「化腐朽為藝術—樹枝蟲創作」、「濕地生態探索」、「深坑希望樹」等課程。此外,透過申請教育部資訊種子學校計畫,打造濕地生態園區無線上網的e化學習環境,發展資訊融入各領域教學。

  106水與綠永續校園整合計畫,除了讓五校教育工作者累積「伙伴學習」的經驗,我們也為五校的國小、國中、高中的孩子們,設計九年一貫、K12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們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的「會呼吸的土地」上,舉辦「油桐花的音樂會」,空氣中飄散著東方美人和文山包種茶香,茶桌上舖著創意植物染桌巾,大家一起品嚐「野菜春嚐」的豐盛饗宴……。

※交響曲在永續校園實踐多元教育理想

  深坑團隊深信,永續校園是實踐多元教育理想的夢土。深坑推動永續校園改造的過程,即是一堂深刻而真實的公民教育,從獲得示範學校經費進行全校家長問卷開始,接著邀請各學年與家長代表成立永續校園發展小組參與規劃,針對改革的疑慮發行「校園改造說帖」,最後提交校務會議議決,通過校園改造方案。此一過程讓深坑親師團隊的公民素養更加深化。

  永續校園諸多課程的推動,也融入了公民課程,「深坑希望樹」即是最為典型的學習。過去種樹就當種樹而已,因此種樹一直以來是環境的小事,事實上,種樹可以是校園的大事,透過全班一起討論推薦、推薦班級透過課程參與說明會、全校共同參與票選、邀請班級參與種植希望樹,從小一到小六每年種一棵,整個希望樹的課程,既符合課程是發展的理念,更是精彩的公民教育。

  創造力教育也在永續校園萌芽,「校園創意圖案」、「樹枝蟲創作」、「環保肥皂製作」等課程,不僅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更激發了學童的創意與環境美感。

  「中英語導覽解說」課程,教會孩子與國內外訪客分享深坑永續校園的經驗,台灣為世界公民的一員,深坑國小不僅成為地方性的永續校園,更自我期許成為國際性永續校園基地而努力,一方面帶領師生藉由校園環境參與國際交流,一方面實踐做一位國際公民的責任。

  我們驚喜的發現,在永續校園可以落實並深耕發展友善校園、公民教育、創造力教育、生命教育。台灣的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關鍵在人才的培育,深坑國小除了深耕九年一貫教改課程,教會孩子語文與數學等基本能力外,更希望教給孩子,具備創新能力、國際公民的素養,迎向未來世界的挑戰。

 

※合唱曲從永續校園邁向六星新社區

  深坑推動永續校園三年來,結合學校與社區力量,營造親自然、富人文、求創新的學習環境,培養健康、尊重、責任、創新的現代公民,期望以學校作為凝聚社區意識的開放空間,以辦學特色帶動社區產業發展。

  行政院將推動台灣新社區六星計畫,教育部推動三年的永續校園改造計畫,正可以在協助社區朝向六星新社區的願景發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與社區在人文、藝術、產業、環境、醫療網更緊密發展合作關係。希望從永續校園,邁向六星新社區,建設永續發展的活力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