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所在位置:首頁 >> 資料下載區

資料下載區

:::
(專題)教育部永續校園系列報導之十二-永續經營示範學校加昌國小(2005-06-07)

都市裡的綠色寶石-永續經營示範學校加昌國小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193

圖/文---高雄市立加昌國小電子報小組

  走進高雄市加昌國小,環繞學校周遭,可以發現學校地處於都會地區,也是一個開放給社區活動的校園,與很多永續校園一樣,學校積極與水泥建築爭地,希望學生踏進校園後,能感受出親近大自然的感覺。

  

進入加昌校園後,學校裡推動執行永續校園理念的學務處林建宏主任及總務主任黃水榮老師,隨即熱心地帶領著我們進入校園,來一場永續校園尋寶之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諾大的花園,矗立在學校的後方,彎彎曲曲地有如迷宮,提供學生一個兼具教育與休憩的地方。

 

□永續校園建築與規劃

  學校內為了落實永續校園的理念,發展出概括以下環境保護概念的新式設施:

  一、空間的整體改造方面:利用增加校園透水鋪面增加校園的涵水量,改鋪透水性高的植草磚及高壓組合地磚,並於牆邊規劃花台及長長的綠帶,使得校園更添美感,總透水鋪面改造面積約1862㎡。

  

  二、規劃系列自然生態區:種植台灣原生數種大小喬、灌木計30320顆,成為校園豐沛的教學資源,生態區內還發現高雄市的市花-「木棉花」所產生的棉絮,讓學校鋪上一層雪白的景色;鳥類棲息區放置人造鳥巢10個,給小鳥一個舒適的「家」,並種植誘鳥植物,希望引來鳥類的棲息,人與鳥和諧相處,小朋友也能就近觀察自然的鳥類生態;以及受到學校小朋友最喜歡的「土壤沖蝕模擬區」,其中裡面包含了「植草區」、「覆蓋區」、「裸露區」等三種不同的地貌,每當18個淋雨設備模擬雨水沖刷情形,總是能讓大家體驗水土保持的重要,是最好的體驗教室,其中還受到多所學校的教學觀摩借鏡;至於蝴蝶生態觀察區,則是充滿了許多不同的驚喜,在多種蜜源植物和食草植物的種植之下,時常「招蜂引蝶」,和牆上繪製的「蝴蝶的一生」教學,相互輝映。

  

  三、水資源再利用計畫方面:於誠正樓頂放置2個大型集水撲滿,利用廚房RO逆滲透排出的乾淨廢水,供應生態景觀池的用水及作為清掃廁所、草地澆灌之用;於誠正樓走道下方設立小型「集水撲滿」四座,收集雨天雨水及洗手台洗手用水,供中庭花木澆灌之用;另外也施作「地下集水撲滿」兩處,供應周圍花台及盆栽用水,希望這樣愛水、節水方式,深入每個人的心中,養成水資源重複利用的生活態度。

  

  四、資源回收場整建:使每週固定實施的資源回收和廢電池回收有更寬敞、方便的存放空間;校園的落葉也集中放置處理,並將落葉堆肥的過程製成看板呈現,讓學童瞭解落葉也能轉成可用肥料,並實際減少垃圾量的產生;此外將落葉堆肥區旁邊的空地開發成一畦畦的有機蔬果菜園,實作體驗不僅可以觀察蔬菜生長的情形也可以體驗農夫的辛勞及收成的喜悅。

  

  五、景觀生態池:利用校園斜坡的高低落差,以生態工法設計成三個循環水流的水池,佐以灌木、草花、石塊造景,池中種植水生植物50種,具生物多樣性及教育性;周邊配合布置庭園咖啡雅座,加上池邊夜晚點綴了五彩投射燈(風力發電供電),有高雄市「城市光廊」的浪漫氣息,是社區人士最愛的休憩場所。

  

  六、「讓校園亮起來」的太陽光能、風力發電:是加昌國小的一大特色,校門口傳達室屋頂架設了太陽吸光板,所得電力足夠供應傳達室用電;前庭四支單柱太陽能路燈,因受光面影響,白天累積的電力足以供應至少八小時以上的夜間照明用電;位於行政大樓五樓的風力發電機,藉著風力發電提供景觀生態池四座五彩投射燈的用電,這些設施都成為能源教學時最棒的教材,學校也期望往後能建立起更多的太陽能面版,達到省能節能的功用。

  七、中庭景觀、教學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歐洲風味的花園景觀,連接走廊的九重葛與雲南黃馨,將紅花綠葉的對比,點綴出浪漫、溫馨的歐洲風味氣氛,美不勝收;隱藏其後的是林中步道,下課常見小朋友穿梭其中,感受沐浴在花木間的舒適感,是都會學校學生難得的幸福;斜坡上放置了約120種藥用植物,由高雄市藥用植物工會提供,並支援教學。

   

  八、爭取館校合作,引進環境教育教學資源:與國立高雄海洋技術學院海環系合作,設置「資源回收館」---垃圾殿堂,讓各式各樣的回收物,搖身一變成為各種小巧可愛的裝飾品,另外還有結合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資源成立「地震資源教室」;由前林福建校長及家長會提供80件古早農、漁村生活器物,設立「鄉土器物陳列室」,以及國立科工館提供能源館撤館設備及永續台灣-海洋與河川等主題展的卸展資源,設置「能源教育館」。這些位處於學校的地下室,卻蘊藏了許多的豐富教育資源,讓孩童可以在學校就能欣賞到館所所展出的內容。

 

□結合科技、環保、藝術的學習空間

  學校除了永續校園建築之外,在學校地面、鐵捲門還加以彩繪,結合了自然科技與人文藝術融合之美,校園環境美如詩畫,不僅成為全國環保、藝術模範學校,屢獲大獎,去年更榮獲教育部「全國都會型永續經營」示範學校。為了展現加昌國小永續經營理念與成果策略,加昌國小的老師們在課程設計上也融入永續校園的環境議題,並榮獲2004年創新教學獎。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加昌國小如詩如畫的景致,並非一夕之間完成,當中不乏也遇到一些困難,如學校腹地小人口多、安全、經費有限等問題,這其中,蘊含了全校師生同心協力的努力付出和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的支援,才能構築今日的美麗校園,永續校園建築中除了蘊含了生態的保育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達到教育的目標,培育出下一代有相關的概念,這才是永續校園中的主要含義。

  加昌國小永續校園的推動是為了建立一個結合科技、藝術、環保、生態及社區文化的學習空間。此一計畫的完成使得學校經營走向「體與用」合一,在推展過程中,重視社區共同意識、強調社區發展與自然結合的風貌,同時拓展師生生態環境豐富的教學素材,改造校園環境成為兼具社區特質、綠色建築的公共學習活動空間。